#憤怒前面的思維
上週她來上一對一的幸福課程,主動提到這段話:『家人們都說我的膽子很大,竟然在很小時候,生氣指責家中最有權威的二姑姑,但是我自己一點都不記得有發生過這件事。』
她這番話令我感到好奇,是什麼事讓一個小小孩那麼生氣?這其中的觸犯動機是什麼?暗藏著哪些被遺忘的思維與心痛?
我請她回到那個事件的開始,找出更多有關那件事的畫面。
她感到疑惑,那件三十多年前的事,早已被遺忘,怎麼可能會想起來?
我告訴她:『潛意識裡有無數個畫面,人們因為歷經了大量的時間、空間和事件的變遷和覆蓋,所以一時想不起來,只要我不斷地問,妳的潛意識就會送出當時的圖片和聲音到妳的意識裡。』
我繼續請她回到那個事件的開始,找出更多有關那件事的畫面。
她開始出現體覺反應,連續打了好幾個深哈欠,表示自己的頭很痛,之後,她隱隱約約看到當時的畫面,說著:『小時候的畫面浮現出來了,我看到我坐在車上,爸爸開著車,媽媽很生氣,他們兩個在吵架,那天是二姑姑請大家吃飯,媽媽不想去,所以在車上一直抱怨,爸爸聽媽媽抱怨,想折返回去,但媽媽又說,不去不行,會掃大家的興,但又很不情願的一直抱怨,爸爸看媽媽這樣,感到很煩,勃然大怒用力打著方向盤,問媽媽到底要怎樣?他們爭執的樣子,讓我感到很害怕也很生氣,覺得一切都是二姑姑害的,要是她不找我們出來吃飯,爸媽就不會吵架了。
抵達後,我先下車,衝去二姑姑面前用手指著她霹哩啪啦大聲罵她,在那當下,大家都被我的舉動驚嚇著說不出話來,爸爸見狀,馬上把我拉到旁邊嚴厲指責我,警告我,還威脅我。
小時候我常被爸爸踢,所以很怕爸爸,怕再被爸爸修理,馬上安靜下來,坐在大家面前,再也不敢發出聲音。』
爸爸曾說:『妳要好好保護媽媽,幫媽媽說話,不要讓媽媽受委屈。』
我問她:『妳爸爸都如何保護妳媽媽呢?』
她:『我不知道耶!爸爸不會在大家面前幫媽媽說話。』
我:『那妳怎麼知道要如何保護媽媽呢?』
她:『如果有人對媽媽沒禮貌,我就會很嚴厲的反擊回去。』
我:『這樣是最好的保護法嗎?會不會有副作用呢?』
她:『但我除了這樣,不知還能用什麼方法保護媽媽。』
我:『妳可以請教爸爸,要如何保護媽媽,請爸爸示範給妳看啊!』
她:『我從來沒看過爸爸保護過媽媽,媽媽總是抱怨爸爸。』
我:『妳可以問問爸爸,要用什麼方法保護媽媽,才能皆大歡喜,不傷感情?』
她:『印像中,小時候爸媽總是在吵架。』
我:『妳曾說,憂鬱症的弟弟常跟媽媽吵架。』
她:『對啊!弟弟跟媽媽很少好好講話,經常吵得很兇。』
我:『弟弟小時後有看過爸媽好好講話嗎?』
她:『應該沒有,大部份看到的都是在吵架。』
我:『妳覺不覺得弟弟跟媽媽吵架的樣子跟爸爸很像?』
她:『對耶!』
我:『弟弟把看見爸媽溝通的態度與方式用在媽媽身上,這樣你還覺得是弟弟的問題很大嗎?』
她:『我看懂了,原來弟弟是在複製爸媽相處的模式,然後用同樣的模式跟父母相處。』
我:『妳覺得如果一個人一直做自己不想做的事,會怎樣?』
她:『會很痛苦啊!媽媽就是一直在那打轉,總是勉強自己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,然後,把氣出在家人身上。』
我:『這種惡性循環多久了?』
她:『從我小時候到現在,媽媽一直都沒改變,總是這樣。』
我:『妳覺得媽媽要如何做才能破除這個惡性循環?』
她:『不想做就不要做,不要做了又在那抱怨。』
我:『對!要適時說不,才不會有幫助失敗。』
她:『我終於看懂了,原來不要一直浪費時間在憤怒的情緒裡打轉,要找出造成憤怒的原因,然後調整思維與決定,不自相矛盾,就不會一直陷在痛苦的迴圈。』
開心她觀察到那個憤怒事件的根源來自母親的自相矛盾,不是二姑姑請吃飯的問題。
還觀察到弟弟總是頂撞媽媽的原因,來自父母沒有好的榜樣給孩子模仿與學習。
她錯用方法保護媽媽,讓親朋好友的感情撕裂。
弟弟的憂鬱症來自長期被壓抑不能做自己。
爸媽應該以身作則讓孩子學習與模仿,而不是一昧將問題和過錯都歸咎到孩子身上。
謝謝她願意讓我分享她的真實生命故事,我們共同期待,透過這則真實生命故事,能讓更多人得到啟發,用對方法經營專屬於自己的幸福~
#親子教育
#情緒調理
#勇敢說不很重要
#爸媽要有好模樣讓孩子學習
#自相矛盾會人際關係破碎
#找出問題根源才能改善問題
#憂鬱症是長期被壓抑不能做自己
#心口不一維持的是假和諧損人不利己
#爸媽做不到的事請勿嚴厲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
圖/Pixabay